打开适老化 | 无障碍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公安要闻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公安新闻 >> 公安要闻
【阳光下的守护】甘南州“平安原野—2025”专项行动筑牢野生动物保护屏障
发布日期:2025-09-12 作者:公安局 点击数: 来源:

高原秋风起,候鸟南归时。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藏族自治州,广袤的湿地草原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迁徙季节。成群的国家保护鸟类翩跹而至,这里不仅是它们繁殖停歇的乐园,更是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。自2025年8月公安部部署“平安原野—2025”专项行动以来,甘南公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担当,聚焦打击危害国家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活动,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全面推动“生态警务”建设与专项行动深度融合,取得显著成效。截至目前,全州已侦办涉野生动物刑事案件6起,救助野生动物27头(只),为实现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。

创新生态警务机制,筑牢前沿保护阵地

面对辖区面积广、生态要素复杂、保护任务艰巨的挑战,甘南州公安机关积极探索符合地域特色的“生态警务”新模式,大力践行主动警务、预防警务理念,推动保护模式由事后打击向事前预警、事中干预转变。在重点生态功能区、野生动物栖息地、自然保护区及案件高发区域,科学布局、高标准建设了一批集巡逻、预警、宣传、调解、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“生态警务室”,使其成为保护一线的“哨所”和“堡垒”。同步全面实施“生态警长制”,州县(市)公安机关和派出所负责人担任所在辖区“生态警长”,驻村民(辅)警担任责任区“生态警员”,划定责任区,实行包片负责。生态警员不仅是案件侦办者,更是生态信息员、巡逻员、宣传员和协调员,推动生态保护责任从“面上覆盖”向“点上精准”转变,切实提升了保护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
高效发挥三大功能,提升系统保护能力

生态警务室与生态警长制在专项行动中凸显出三大核心功能:前哨阵地作用。依托生态警务室的地缘优势和生态警长“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”的基础,民警能够及时感知生态风险、第一时间发现非法猎套、猎夹、鸟网等作案工具和违法犯罪线索。实现了预警防范在前、打击处置在早。联动枢纽作用通过生态警长协调,建立信息共享、联合巡查、执法协作机制,有效整合执法资源,形成打击合力,实现了对跨区域、跨环节犯罪链条的全流程管控和一体化打击。应急处置作用。警务室同时承担起野生动物“急救站”的职能。群众发现受伤、被困野生动物可立即上报,经专业培训的警长能够利用配备的简易设备进行先期救助,并迅速对接专业救护机构,构建起快速高效的野生动物救助网络。行动期间,全州公安机关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巡查85次,劝导违规垂钓人员52人,移送案件线索4条,救助野生动物27头(只),有效保护了野生动物种群安全。

多措并举精准发力,打击防控成效显著

“生态警务”机制支撑下,甘南公安多管齐下,全面提升打击犯罪和生态治理能力,提升搜研预警能力。加强网络交易平台、社交软件巡查,运用大数据分析研判犯罪动态,及时发布预警信息,指导精准布防;强化巡逻查控力度。统筹民警、辅警、护林员、草管员等力量,结合车巡、步巡、无人机巡等多种方式,对重点区域、路段、时段开展高密度巡查,极大压缩犯罪空间;落实重点管控措施。对曾有非法猎捕、交易野生动物行为的人员及餐饮场所、市场、货运站等重点部位实行动态摸排与重点监管;深化联合执法行动。定期会同林草、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清山清套、市场清查等统一行动,对非法猎捕、交易、运输野生动物行为形成强力震慑。

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,“平安原野—2025”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胜利,甘南州公安机关已成功侦办6起涉野生动物刑事案件,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,收缴一批作案工具、野生动物活体及制品,有力维护了高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。

久久为功共筑屏障,谱写和谐共生新篇

甘南州 “平安原野—2025”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和“生态警务”的创新实践充分表明,机制创新是提升生态保护效能的关键动力。生态警务室和生态警长制犹如嵌入生态保护前沿的“螺丝钉”,推动了保护关口前移、触角向下延伸,实现了保护效能和响应速度的显著提升。甘南公安将持续深化“生态警务”建设,巩固拓展专项行动成果,始终保持对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;强化跨部门协作联动,进一步健全“专业带动、全警行动、部门联动、群众发动”的“四动”工作格局;持续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,努力让甘南的原野更加安宁、鸟儿自由翱翔,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。


下一条:州公安局召开党委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